莱芜区贸促会精准对接促合作推动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


莱芜区贸促会充分发挥联通政企、融通内外、畅通供需的职能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,找准贸促工作服务招商引资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,不断探索招商引资新思路、新方法、新路径,全力推动贸易投资促进与招商引资、项目深化互嵌共融、同频共振,今年已成功签约落地项目2个,其中,过10亿元项目1个,过5亿元项目1个。

一、专班运作、上下联动,变“招商”为“选商”。坚持把招商作为“一把手工程”,强化招商举措,细化责任分工,凝聚抓招商、促发展合力,推动全会全员招商。一是“点”上用功。成立招商引资工作专班,充分发挥前端统筹作用,对贸促会在联络、会展、商事法律服务等方面的招商引资职责进行细化分工,在各科室内部强化招商职责,形成内外联动、共同发力的招商格局。二是“链”上发力。锚定全区“六个一”发展方向,梳理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、生物医药、不锈钢与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链,围绕产业深度开发、产业链条延伸谋划项目,明确上下游环节,通过产业链招商吸引企业入驻,推动以链聚势、聚链成群。三是“面”上攻坚。立足莱芜区位优势、优惠政策、产业基础等综合条件,明确“造好一辆车”“做好一桌菜”两个重点方向,紧盯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深圳、常州等重点区域,精准对接优质客商和产业资源。共洽谈项目12个,收集意向投资项目9个,形成重点推进项目2个。

二、会展搭台、精准对接,变“流量”为“留量”。做好“会展+招商”文章,紧盯展前、展中、展后三个环节,努力让“走进来”的参展商变成“留下来”的投资商。一是当好活动推介“联络员”。把会展作为前沿阵地,活动举办前,结合全区产业结构、招商重点和参展商发展经历,向对口企业精准推介特色产品,累计参加各类展会活动26场次,收集招商合作线索20余条。二是当好招商宣传“讲解员”。会展期间,抢抓有利时机,积极搭建招商推介会、项目对接会等沟通交流平台,以参展参会企业客商、客户为重点,收集合作意向和投资动向,多渠道讲好莱芜故事、宣传莱芜投资环境、介绍莱芜发展变化,吸引更多参展商了解莱芜、走进莱芜、投资莱芜。三是当好问需解忧“服务员”。会展结束后,积极开展参展企业“上门服务”活动,及时跟踪了解企业参展、在谈项目推介和落地项目服务情况,帮助协调解决项目落地建设过程中的困难问题,精心精细做好服务保障,全心全力护航重点项目建设跑出“加速度”。

三、外联拓面、畅通渠道,变“资源”为“资产”。深化与商协会、企业驻外代表处以及各级贸促会等组织的沟通联络,构建各层级“贸促朋友圈”,推动更多优质资源有效整合。一是寻合作。充分挖掘北京餐饮行业协会、江苏常州商会等商协会资源,筛选出千喜鹤集团、维泰汽车科技(常州)有限公司等与莱芜产业特点、招商重点相契合的16家企业,组织开展项目推介洽谈交流活动5次,成功促成投资10亿元的莱芜区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、投资5亿元的江苏维泰汽车驾驶舱复合顶盖等重点项目完成签约。二是链资源。加强与泰丰食品等外贸企业驻外代表处联络协调,构建覆盖东北亚、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“贸促朋友圈”,积极推动与韩国、荷兰等地商协会、贸促机构的交流合作,累计发布招商引资和经贸信息120余条。三是抓机遇。主动融入省、市贸促系统,联合华玉安融(江苏)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等国际化、专业化、有影响力的企业开展经贸洽谈、投资说明会等活动4次;用好贸促系统“中欧合作大会”等重点大会平台,促成区内外贸企业与外方成功签约投资额1.1亿元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加工贸易对欧合作项目。

四、法治护航、助企纾困,变“营商”为“嬴商”。以商事法律服务为抓手,提升企业诉求解决实效,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,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。一是靠前服务提质。充分发挥省贸促会调研联系点作用,联合省市贸促会开展外资、外贸等营商环境调研,走访调研企业30余家,组织召开座谈会6次,摸清企业痛点难点,为企业精准“把脉”。二是搭建平台提效。积极对上争取,与市贸促会法律事务部在法律培训、仲裁调解、知识产权保护等涉外法律服务上全方位对接、高能效联动,组织企业参加商法培训6次,持续加强RCEP政策宣传推广,扩大法律服务覆盖面,助力来莱投资兴业的外贸企业尽享政策红利。三是优化流程提速。持续优化签证业务流程和服务措施,加快系统优化升级转换工作,印发《关于原产地系统优化升级办理流程的通知》《新系统高频问题的原因及相关答复“明白纸”》,让企业快速实现新旧系统转换,全力保障企业办证高效、便捷、顺畅。截至目前,签发一般原产地证389份,较去年同期增长310%。

编辑 : 滕爽
信息来源: 市贸促会发展研究部
打印 关闭
上一篇: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