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中国与伊拉克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不断发展,中国已经成为伊拉克最大的贸易伙伴,伊拉克也成为中国在阿拉伯国家中的第三大贸易伙伴。随着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不断深入推进,中国和伊拉克之间的贸易交流也越来越多。伊拉克市场虽然充满商机,但是也有较高风险。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:第一,伊方信用证付款方式,中国国内银行出于疑虑不直接托收,需要中东或欧美著名银行进行担保,导致程序复杂和时间延误。第二,伊拉克目前财政紧张,外汇挤兑压力大,美元转存取均有不确定性。与伊拉克进行贸易交流的中国生产商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:
充分了解伊拉克的贸易相关法律和政策
伊拉克与贸易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对较多,相关政策随着国内需求的变化较快,这就需要国内的企业充分了解伊拉克的法律法规,及时了解相关管理政策,及时对该政策做出反应。而对于国内进口伊拉克石油的企业,应当密切关注国际油价变化、伊拉克及石油输出国组织对石油产出的政策调整。
充分了解出口至伊拉克的商品的通关要求
伊拉克进口的商品须有进口许可证,否则会被视为走私物品予以没收。出口伊拉克的中方生产商应当及时办理进口许可证,充分了解出口商品的报关流程,做好商品的检疫,保管好进口单证,做好商品的包装与仓储,避免在进出口过程中遭遇不必要的麻烦。
充分考虑汇兑风险
伊拉克的货币是第纳尔。自2003年以来,伊拉克政府的货币政策主要集中在维持价格稳定,主要是在维持汇率可预测性的同时,维护第纳尔与美元之间的非正式挂钩。但是目前伊拉克外汇的储备与兑现并不稳定,曾出现中国商人难以兑换美元的情况。加之伊拉克国内政局动荡,因此中方贸易者在贸易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汇兑风险问题。
做好市场调研,了解市场需求与交易对象
伊拉克战后百废待兴,国内市场需求商品较多,主要从国外进口的商品包括:家用电器、机械、汽车、生活用品、工业用品、药物、肉类等商品。中方生产者应当关注伊拉克进口各类商品的标准与要求。除了对市场需求进行考察外还要对交易对象进行严格筛选,最好是与信用状况良好的大型国有企业进行交易。
中国企业与伊拉克方面进行双边贸易应遵循以下具体步骤:
第一步,考虑到伊拉克国内政局动荡,应当首先对伊拉克国内市场进行调研,掌握第一手的供需信息,正确评估伊拉克市场的需求,以及石油供应能力。对交易对象进行详细考察,着重关注交易对象的背景和信用状况。
第二步,深入了解国际贸易规则、与伊拉克贸易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各项政策,掌握伊拉克商业法、公司法、海关法等法律规定,对贸易行为进行风险评估与成本核算,制定具有可行性的贸易计划方案和风险应对方案。
第三步,签署国际货物买卖合同,在合同中明确买卖双方权利义务、货物所有权和风险的转移、违约补救、货款支付方式等诸多相关事项,避免合同条款模棱两可,日后引起纠纷。与伊方交易最好让对方以TT方式或者TBI银行的即期信用证付款,款到发货或者货到即可通过银行议付信用证金额。
第四步,基于对伊拉克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了解,办理货物进出口手续,向海关部门完整提供货物进出口所需的文件和单证,避免因手续不齐全带来的损失。